三春垂钓大法 有鱼必上

春季分早春、仲春和暮春。在这期间由于气温、水温的变化,鱼儿的生活习性、活动范围、栖息水域的深浅、摄食欲望及就饵方式也在随之变化。所以,对“春天到,鱼好钓”的认识,既不能一概而论,更不能在钓法上始终如一,应该在不同的时节,分别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判断,才有可能钓有所获。

一、早春气温低 ,延续冬季钓法
早春时节出钓,要了解到虽然已是春季,但大地刚刚“复苏”,气温、水温还很低,所以鱼儿仍处于少吃、少动的状态,尤其在上午10点钟以前一般不易被钓获。通常到10点钟以后,随着气温、水温的上升,才间或有些馋嘴的鲫鱼“问津”钩饵。但过了下午5点,由于气温、水温逐渐开始回落,鱼儿又逐渐潜回深水区,这时钓者就应趁早收竿,不宜再钓。
在早春时节垂钓,钓者可延续冬天的钓法,5.46.3米轻便柔软的手竿。渔线选择不超过0.6号的优质细线,钩子用45号小钩,搭配轻坠和小漂。
钓点方面,建议选择向阳、水深3米左右且相对密集的草边下竿,主钓鲫鱼。钓饵用红色细小蚯蚓为佳,并要注意选小“弃”大,一般以火柴杆儿粗细的蚯蚓最为适合,避免因用较大的蚯蚓穿钩而阻塞钩门,从而影响钩尖刺鱼。
此外,红虫和米饭粒也可以考虑。在这里要提一句:尽管鱼儿活动的水层有上层、中上层和中下层之分,有夏秋偏素、冬春偏荤的食性嗜好。
但在大多数鱼种都处在水域底层栖息并且喜“荤”厌“素”的早春时节,钓者其实没有必要非得采用悬坠钓双钩“一荤”“一素”和“一浮”“一底”的钓法以求兼顾,这样做效果有限。
若是需要挨草边或钓草隙,比起传统星漂单钩钓法来说,更容易挂草,而且抛竿也很不方便。
二、仲春鱼活跃,钓法要调整
到了仲春时节,情况则为之一变。这期间气温和水温逐日升高,虽然早晚和中午尚有一定温差,但一整天的气温和水温都比较适合鱼儿的生长与活动,多数鱼类都比较活跃,比较贪食。
若在这段时间出钓,就要改变早春时节的钓法,坚持“五钓”之道,即:全天钓、靠边钓、浅水钓、挨草钓和“对口钓”。
就“对口钓”而言,除了应注重用适口饵钓目标鱼种外,更要考虑避免小钩细线,一旦遇上大鱼,不至于因钓具选择失当而造成失误。
所以,仲春垂钓的钓组搭配尤为重要。在这方面,既不能像夏、秋两季主钓大体型鱼那样粗大,又不能如隆冬时节专钓鲫鱼那样细小;最好是选用钓鲫鱼没有那么不匹配,遇到大鱼又可以以“小”胜“大”的综合型钓组。
笔者建议钩子选用56号长柄宽门高碳上黑钩,钓线不能小于0.8号,也不宜超过1.0号,漂、坠可随之略加。经过这样合理的调整匹配,一方面对小鱼的上钩率一般不会造成妨碍,在对付3千克以内的大鱼时,也基本能够应对。
至于钓饵,自然可以考虑荤素兼顾,酌情配制。需要指出的是:荤饵,不管是蚯蚓饵、红虫饵,还是其他动物的肉或内脏类,都不能因肥大臃肿而阻塞钩门。
至于素饵,尤其是传统的自制面团饵,也不能因饵质太硬或者上钩时捏的颗粒太大而造成钩门阻塞。
毕竟由于季节性的原因,鱼儿的摄食方式不如夏、秋两季那么积极,所以要避免产生因钓饵阻塞钩门导致难以中鱼的不良后果。
三、暮春选好天,钓点莫靠边
到了暮春时节,气温、水温相较仲春时候更高,尤其是晴天的中午更为明显。在选择钓点时,应注意不能再像仲春时候那样离岸较近或水深较浅。
因为随着季节的变化,鱼儿产卵后本来就很少再到近岸游弋觅食,若再受到岸上鱼竿、人影的影响,必然导致它们更加远离岸边。
再者若是水深太浅,特别是晴天的中午时分,在日照的作用下,浅水区的水温会快速升高、溶氧量减少从而造成鱼儿因感觉不适游到深水区的情况。
所以,在暮春时节垂钓,尤其是在大晴天和清澈的水域选择钓点,一般应选在离岸6米以外、10米以内处,水深至少要在2.5米以上。其实,暮春时节若遇上阴天或下着毛毛细雨的天气更好,这种天气早晚和中午的气温、水温基本没有多大变化,不会像大晴天中午那样使鱼儿感到缺氧而很少摄食咬钩。
天降毛毛细雨,还会增加水体的溶氧量,有利于全天钓鱼,故有前辈高手总结出“春钓雨濛濛,出门绝无空”和“暮春老阴天,好钓莫贪懒”这样的钓谚。■

#互动话题

你觉得春季钓鱼还有什么要注意的

欢迎留言区一起来聊一聊

/陈中春/黄邦凡

编辑/XU

设计/GG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广告

编辑部电话:010-67158577

商务合作、投稿邮箱:zgdy@vip.sina.com

发行电话:010-67158285

订阅杂志请扫二维码👇🏻

请扫码关注👇🏻👇🏻👇🏻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
类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