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野钓大鱼法:远钓深、近钓浅,神奇之处究竟在哪?

当秋风渐起,树叶枯黄飘落,对于广大野钓爱好者来说,深秋正是钓大板鲫的黄金时期。而“远钓深、近钓浅”这一诀窍,犹如一把开启丰收之门的钥匙。

先来说说“远钓深”。随着深秋的来临,气温不断下降,水温也随之降低。水是一种特殊的介质,其温度的变化并非均匀一致,越往深处,水温受外界气温影响越小,也就越稳定。大板鲫作为一种对水温较为敏感的鱼类,在寒冷的深秋,它们会本能地寻找水温适宜且稳定的环境,深水区自然就成了它们的首选栖息地。此时,我们若想钓获它们,就需要使用较长的鱼竿,一般来说, 5.4 米以上甚至 7.2 米的鱼竿较为合适。

长竿能够让我们将钓饵投送到距离岸边较远的深水区。在搭配线组时,要根据所钓水域的具体情况以及目标鱼的大小来确定。例如,如果水域中常有较大体型的大板鲫,主线可以选用 1.2 - 1.5 号,子线 0.6 - 0.8 号,鱼钩则可选择伊豆 3 - 5 号或者袖钩 4 - 6 号。这样的线组搭配既能保证一定的强度,又不会因为过于粗硬而影响鱼咬钩时的信号传递。

在鱼饵的选择上,深秋的大板鲫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储存能量过冬,所以腥味和香味浓郁的饵料更具吸引力。像蚯蚓、红虫这类天然活饵,富含蛋白质且散发着浓烈的腥味,是钓大板鲫的绝佳选择。商品饵方面,可以选择以虾粉、鱼粉等为主要成分的腥味饵料,适当添加一些谷物香味的饵料来调节味型,增加饵料的广谱性。将饵料搓成大小适中的饵团,挂在鱼钩上,抛向远处的深水区,然后耐心等待。由于深水区的鱼咬钩动作相对较为沉稳,浮漂的信号可能不会像浅水区那样明显和频繁。当浮漂出现缓慢下沉、小幅度上顶或者微微颤动后突然下顿等动作时,都有可能是大板鲫在咬钩,此时要果断提竿。

再讲讲“近钓浅”。虽然深水区在深秋对大板鲫有很大的吸引力,但在特定的时间段,近岸浅水区也会有大板鲫活动。比如在清晨和傍晚,太阳角度较低,阳光斜射在近岸的水面上,使得浅水区的水温快速上升,比深水区升温更为明显。而大板鲫在感受到浅水区温度适宜且可能有更多食物来源时,会冒险靠近岸边觅食。这时,我们就可以换上较短的鱼竿, 3.6 米至 4.5 米的鱼竿操作起来更为便捷。近岸作钓,线组可以相对细一些,主线 0.8 - 1.0 号,子线 0.4 - 0.6 号即可,这样可以减少鱼的警惕性。

近岸浅水区作钓,饵料的雾化性和腥味同样重要。可以使用一些腥味较重且雾化效果好的商品饵,通过频繁抛竿,让饵料在水中形成一片雾化区,吸引大板鲫前来。由于近岸水浅,鱼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,所以在抛竿时要尽量精准,将饵料投放在合适的位置,如靠近水草边、水底有障碍物或者深浅水交界处等大板鲫容易藏身和觅食的地方。浮漂的调钓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一般可以调灵一些,以便更敏锐地捕捉到鱼咬钩的信号。当浮漂出现快速下顿、拉黑或者顶漂等明显动作时,就要迅速提竿,以免错失良机。
总之,在深秋野钓大板鲫时,灵活运用“远钓深、近钓浅”的技巧,根据不同的时间段、天气状况以及水域环境来合理选择钓点和钓具,再搭配上合适的饵料,就能大大提高我们钓获大板鲫的概率,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满载而归,尽情享受野钓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。
